|   | 
            楊孟達身心精神科 徐新雅醫師 
   
馬斯洛於1943年在「人類動機的理論」論文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的理論。 
 
內容主要在描述每個人的慾望和衝動是互相關聯的。驅使人類的是遺傳的、本能的需要。這些需要不僅是生理的,還有心理的,他們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,文化不能扼殺它們,只能抑制它們。 
 
人類的需要由低層的需要開始,逐層向上發展到高層的需要。當一層需要得到滿足時,這層需要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。 
 
 
一、生理需求 
 
最低、最具優勢的需要,如:食物、水、空氣、性慾。 
 
未滿足生理需要的特徵:只想活下去,思考能力、道德觀明顯變弱。 
 
 
二、安全需求 
 
同樣屬於低層的需要,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、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、威脅或疾病、擁有家庭、身體健康以及有私有財產。 
 
缺乏安全感的特徵:感到自己受威脅,覺得世界不公平或是危險。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、變的緊張不安、認為一切事物都是「惡」的。 
 
 
三、社交需求 
 
屬於較高層次的需要,如:對友誼、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。 
 
缺乏社交需要的特徵: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,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。 
 
 
四、尊重需求 
 
屬於較高層次的需要,如:成就、名聲、地位和晉升機會等。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,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。 
  
無法滿足尊重需要的特徵:愛面子,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,也容易被虛榮所吸引。例如: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。 
 
 
五、自我實現需要 
 
最高層次的需要,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需求。因此前面四項需要都能滿足之後, 最高層次的需要方能相繼產生。是一種衍生性需要,如:自我實現,發揮潛能等。 
 
缺乏自我實現需要的特徵: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空虛感,想去做一些身為「人」應該做的事, 極需能充實自己的事物、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一遭的事物。也開始認為 
,靈性的價值勝過金錢。 
 
 
六、超自我實現 
 
馬斯洛在晚期時,提出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,所出現短暫的 
「高峰經驗」,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,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,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,通常都是出現在藝術家、或是音樂家身上。 
 
 
檢視一下你的生活,看看自己在哪一層次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,然後努力去追求吧!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