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  | 
            楊孟達身心精神科 楊孟達醫師 
 
問: 雖說諸善奉行,但我能力有限,無法幫助很多需要幫助的人怎麼辦?  
 
答: 假設有人要向我借一千萬,第一件事情都是「接受」。 
 
所謂的接受是看到他需要這一千萬。 
 
如果不接受,我非但看不到他需要這筆錢,我還覺得他獅子大開口。 
 
所以當我能夠接受時,我就能夠從這個他需要的狀態裡面, 
 
去找出我可以著力的點,所以第一件事情是接受。  
 
「我很願意幫忙,我看得到你需要這筆錢, 
 
可是你需要的幫忙一定不只是錢的部分,有沒有別的地方? 
 
至少我可以幫忙兩千,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,我可以補足一部份。 
 
那其他的部份呢?需不需要一點人力?我有一點時間,我可以去幫忙。」  
 
當你能夠為這個一千萬的需求去效力,即使你提供的是時間, 
 
即使你提供的是兩千塊,可是回來的力道卻是很大的, 
 
因為你種出的是無私的善的種子。 
 
又假設公司主管臨危受命要你上台報告,你完全沒有準備。 
 
但要看到的是: 主管需要幫忙,眾善奉行,心中只想美好的事情。 
 
諸惡莫作,不要覺得主管是否找我麻煩等等。  
 
美好的事情就是: 我要幫他。 
 
一定有甚麼是我能力範圍內可以做的, 
 
就算有稍微不足的地方,我也全力來做。 
 
我就我可以的部分來幫忙。 
 
也許我無法上台,可是我可以替他準備完整的資料,這就是我要提供給他的協助。 
 
或是今天我只能上台五分鐘,跟主管溝通,太長我真的沒辦法,可是我也願意試一試。 
 
大自然的法則其實非常簡單,那就是付出就有收穫。 
 
給對的東西,就會得到對的回應。 
 
只要我們能夠看到別人真正的需要,那就不求任何回報的眾善奉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