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  | 
            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是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詞彙, 
 
也是大自然運行的法則, 
 
但是我們是否有將它應用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呢? 
 
首先我們先思考一下平常我們用來書寫的工具是甚麼? 
 
筆,是許多人共同的答案。 
 
假設一枝筆放在地上,小狗進來很開心地咬了它,請問筆變成了什麼? 
 
玩具。 
 
對於小狗而言,筆變成了玩具。 
 
假定是一個想攻擊人的人拿到這支筆, 
 
筆像小李飛刀一樣咻的一聲過去,請問此時筆又變成了什麼? 
 
武器。 
 
場景一變,在交響樂團的排練時間,樂團指揮一時找不到指揮的工具, 
 
此時旁邊有一支筆,筆就變成了指揮棒。 
 
  
 
一樣的一枝筆,卻在不同的因緣和合下有了各種詮釋, 
 
書寫的工具、玩具、武器、指揮棒, 
 
但這其實根本就是同一樣東西。 
 
所以這個東西,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筆或玩具或什麼, 
 
它真正是我們內在的投射, 
 
當我們小的時候,媽媽說這個東西可以拿來寫,可以畫畫, 
 
然後就告訴你這就是筆, 
 
因此大多數的人都認同這個可以畫畫及書寫的工具是筆。 
  
 
既然筆是我們心中的投射, 
 
我喜歡鑽石,那我就把它想成鑽石。 
 
閉上雙眼我盡我所能去想像,鑽石、鑽石、鑽石。 
 
張開雙眼,筆怎麼還是筆呢? 
 
不是說世間萬物是我們內在的投射嗎? 
 
為什麼它沒有變成我投射的鑽石? 
 
因為當小時候媽媽告訴我,筆是筆的時候, 
 
媽媽已經在我心中種下筆的因,種下筆的種子, 
 
今天筆這個種子在我長大之後,已經變成結果。 
 
我認定筆就是筆,很難再騙我自己說筆是鑽石, 
 
當因已經成果,果無法被改變。 
 
種蘋果種子長成蘋果樹,蘋果就不能變成西瓜, 
 
看著蘋果說,西瓜,西瓜,西瓜,蘋果仍然如如不變。 
 
 
 
這個種子跟果實的關係淺顯易懂, 
 
然而我們常常陷入一個錯誤的觀念: 我們沒有想到過去我們種下了甚麼因, 
 
只想現在要改變那個果,我們妄想把蘋果變西瓜, 
 
我們不接受現在的事實就是果實,而結果無法被改變。 
 
反思,如果今天你已經有蘋果,但你想吃西瓜的話應該怎麼辦? 
 
讓蘋果變成西瓜的唯一方法是什麼?根本沒有這個方法! 
 
  
 
既然蘋果不能變成西瓜,如果此時你不要蘋果要西瓜怎麼辦? 
 
唯一的方法就是開始種西瓜的種子。 
 
例如: 我跟我的男朋友,太太或誰誰誰目前的關係不好, 
 
那是以前的種種產生目前的狀態,果無法被改變, 
 
唯一能夠被改變的是重新種下新的種子,日後新的果實就會甜美豐碩。 
 
雖然現在我們關係不好,但是我開始對你釋出善意,種下我們美好關係的種子, 
 
大自然的法則如此簡單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種美好得美好, 
 
辛勤耕耘的農夫就會有收成美好與幸福的一日。 |